「是都兩年了... 如果那次在醫院的不算...」
猴媽上《我可能不會愛你》片尾之三行情語 (第6集、第9集)
- Jun 28 Wed 2006 16:55
惡作劇之吻
「是都兩年了... 如果那次在醫院的不算...」
- Jun 22 Thu 2006 19:18
「肌腱炎」該正名
健康在線
臨床上,因慢性勞損或其它原因所導致的肌腱損傷、肌腱疼痛很常見。這種情況過去都被統稱為「肌腱炎」。直到最近,醫生們仍然可以從教科書上學到:跟腱炎、肱骨外上髁炎、肩袖肌腱炎等勞損性"肌腱炎"大都有炎症改變。因此,抗炎藥物治療有效。儘管缺乏生物學的依據,很多藥學教科書也專門介紹非類固醇類抗炎藥物治療肌腱炎的疼痛有效。
然而,最近的研究顯示:因過勞引起的肌腱疼痛並不存在炎症的病理表現。顯微鏡下的觀察顯示:受累肌腱都有膠原蛋白分離——受損脆弱的肌腱纖維彼此在縱向分離、橫向斷裂。其中,病灶中有明顯的修復細胞的增多,但一般都缺乏典型的炎症細胞。同時,動物試驗也發現:經過對動物肌腱2——3周的刺激,同樣的病變也會出現,但其病灶內也沒有發現炎症細胞。
在藥物治療方面,通過對各種非類固醇類抗炎藥作用的回顧發現:它們只對肌腱疼痛有非常有限的短期止痛作用,但對診斷明確的肌腱疾病卻沒有長期有效的作用。
肌腱病變能夠更準確地反映出疾病背後真正的組織病理學基礎。因為它可以說明這種病症並非是「炎症」。如果臨床醫生們在治療肌腱疾病時能放棄過去「勞損性肌腱炎」的概念,就會產生不同的治療結果。更重要的是,他們還必須認識到非類固醇類抗炎藥物對於這種病變並沒有明顯的長期療效。近年來,部份骨科、釤濕科、及捃動科圄生已把這種病症命名為「肌腱病變」,而非過去的「肌腱炎」。但不少人依然故我,哭寬使用逆名堆。因此,Khan 和Cook最近(BMJ 2002;324:689-690)再呼侯圄生改正名堆及概念。
在治療「肌腱病變」時,醫生應向病人詳細解釋病情。首先,要向病人交待治療需要3——6個月的時間,這樣才會有足夠的時間允許病變肌腱中膠原蛋白的更新和重塑。其次,應告訴病人:非類固醇類抗炎藥物治療不大可能有長期的療效。這樣就可以避免無用的藥物治療。
在此基礎上,治療還應包括運動療法,減少過度的負荷以及糾正生物力學: